10个基本气象常识包括: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
天气: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各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反映该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包括台风、干旱、暴雨、暴雪、冰雹、霜冻、寒潮、雷电、高温等。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红色为最高级别,预示着气象灾害特别严重,需要立即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小气候:
在相同的大气候背景下,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城市气候:
由于城市化影响而形成的局地气候,呈现出“五岛”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和混浊岛。
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路面吸热率高,导致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气压变化:
气压是指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冷空气来临时气压升高,暖空气来临时气压降低。
数值天气预报:
利用高速计算机求解控制大气运动的动力-热力学方程,得出一段时期内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方法。
雾和霾的区别:
雾是由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可见集合体,相对湿度大于90%,厚度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
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空气污染,相对湿度小于80%,厚度可达1-3公里。
雷雨天避雨安全:
雷雨天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因为大树容易成为雷电的放电目标,可能引发电击危险。